行业新闻

鉴古知未来,向总书记学习历史丨让中华文明的

作者: 365bet体育投注   点击次数:    发布时间: 2025-10-28 09:19

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。 9月30日起,“百年守护——从故宫到故宫”展览将在午门展览馆向公众开放。展览通过200件(套)重要文物文献展示了故宫博物院100年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。 27日上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故宫博物院,参观了“百年关爱——从故宫到故宫”展览,强调“把故宫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,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、中华民族的重要窗口”。让我们跟随总书记的脚步,走进文化殿堂,了解数百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历程。点击列表n 收看本期《知古知未来》从故宫到故宫的有声版。金秋时节,财源广进。在午门城楼,“百年关怀——从故宫到故宫”展览向公众开放。在这场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的盛大展览中,人们可以观赏名画《清明上河图》,凝视传承三千多年的崖丑方尊,凝视寓意无穷的金瓯万年杯……一份文化源泉,一份岁月传承。每一件国宝都在这里被精心守护。 1925年10月10日,故宫博物院成立。从此,“紫禁城”的名称取代了“紫禁城”,昔日的皇家园林成为了向所有人开放的文化宫殿。动荡时期,故宫博物院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。切入后9月18日,东北陷落,华北陷入危机。为避免日寇盗窃,故宫博物院决定转移近百万件南国文物。此后十年,这些文化纽带千里迢迢,足迹遍及十多个省份。在撤离过程中,他们完成了世界文化关系史上规模最大、时间最长、时间最长的文物转移,创造了文化保护史上的奇迹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北方的文化传统大部分发生了变化。这一伟大举措向世界宣告,一个民族如果有精神,其文明之根就不能被外力所斩断。 1961年,故宫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。到2024年底,馆藏数量故宫博物院将突破195万件(套)。享誉世界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。保护好、弘扬好、发展好中华文明的瑰宝,与人民息息相关,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,文化脉络与国情相通。故宫博物院见证了国家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的历史进程,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苦难到复兴的历史进程,一段引人入胜的中华瑰宝历史,也带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。故宫作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窗口,接待过无数外国政要。 2017年秋天,习近平主席陪同外宾参观故宫时,介绍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,强调:“文化从未停止流动,永远在流动”。博物馆承载着历史,传承着文明。多年来,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调研时,重游博物馆,触摸历史,探索传统。狭小的空间里,可以看到几千年的历史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,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,要保护好、管理好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、 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,让历史会说话,文物自己说话。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,保护好、弘扬好、发展好中华文明接班人留下的瑰宝,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。照亮复兴之路的文明之光 幅员辽阔的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文明。博物馆的历史记录历史,面向未来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要把握好传承和创造发展的关系,注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。如今,曾经“高高在上”的博物馆,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参观、“打卡”; “考古热”、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绽放,“国风”、“国水”异彩纷呈; “文化旅游+各产业”、“各产业+文旅”融合发展,文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一间酒店,一座城市。云观展、VR参观博物馆、奇幻博物馆之夜……中华文明的创新创造之流,正劈开中国式现代化的波澜壮阔,奔向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。博物馆全国各地都在引进国外许多优质展览,同时努力推动中华文化“走出去”。跨越山海、跨越时空的对话,让文明在交流中绚丽多彩,在互鉴中丰富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令人惊叹的文明,始终充满着无尽的变革浪潮。沐浴着新征程的有利风雨,我们充满了“走自己的路”的信心。传承中华文化遗产、树立文化自信的更多辉煌篇章正等待书写!制片人导演 |沉勇 制片人 |龚雪慧赵雪华作家|刘慧敏 李静 记者|李政张晓鹏朱超程爱华广播|立春音频制作 |刘亦菲视觉|陈阔